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专家研讨报告文学《中国南海的冰与火》: 报告文学应该从行业性提升到人类性

来源:36365 | 刘秀娟  2018年07月02日08:50

6月27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报告文学《中国南海的冰与火》研讨会”在山东泰安举行。李炳银、黄传会、高洪雷、范咏戈、白烨、张陵、李青松、彭程、徐剑、丁晓原、李春雷、王国平等作家、评论家与会,围绕《中国南海的冰与火》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倾向及该作得失展开讨论。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并取得圆满成功,举国欢腾,这一巨大成就意味着中国在未来新型能源存储与开采技术上领先世界,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能源问题有了新的支撑。为深入了解这一重大项目的成功过程,向全社会报告该工程的重大意义,2017年7月19日,报告文学作家陈国栋、王晶在做了大量资料准备的基础上,飞抵茫茫南海中的可燃冰试采一线——蓝鲸1号平台,以国土资源工作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记录下在蓝鲸1号的所见所闻,采访了一线科技工作者,撰写了短篇报告文学《中国南海的冰与火》。作品完成后,恰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文学》杂志在2017年第12期首开“新时代纪事”专栏,推出了该作,引起社会关注。

作品以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这一重大科技突破为契机,书写了我国科技工作者20多年来在“可燃冰”这一新型能源领域锲而不舍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科技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家国情怀,展示出当今中国在高新科技、未来新型能源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这部作品非常及时、准确地抓住了国家生活的重大题材,将普通人陌生、然而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和每个人日常生活的领域,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出来,发挥出了报告文学关注国计民生、表现时代生活、挖掘时代精神的作用。作者长期在国土资源系统工作,有丰厚的专业准备,在题材把握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极短的时间、极短的篇幅内,将可燃冰研究领域的国际背景、历史脉络、难点重点以及价值意义报告给读者,拓展了文学的表现领域。同时,与会专家也提出建议,认为“可燃冰”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学题材,它既与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有关系,又与自然环境、人类未来命运休戚相关,希望作家在目前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聚焦于人,增强故事性,挖掘出震撼人心的时代命题。

评论家范咏戈在发言中谈到,当前的文学创作缺少“直接进攻生活的要害”的现实主义精神,很多所谓的现实主义作品实际上是“自然主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报告文学作家的现实主义追求、对重大题材的把握、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值得肯定。

评论家白烨认为,近几年报告文学的发展势头引人关注,在文学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勾连文学与时代、与生活、与人民的关系方面,确实值得小说创作者学习借鉴。

报告文学作家徐剑提出,当前报告文学多书写重大题材领域或某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对普通读者来说行业色彩比较重,如何处理诗意与科学的关系、信息量与文学性的关系、行业性与人类性的关系,对作家是极大的考验。他认为,报告文学作家无论所书写的是多么专业的领域,一定要从行业性出发,上升到人类性的高度,作品才具备史诗性的品格,才能发挥出它的文学力量和思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