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壮志凌云救国难 浴火重生建武装

来源:杭州党史(微信公众号) | 夜摩  2018年06月28日16:52

夜摩,本名沈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代表作《骑士的战争》、《风云大唐》、《家园》、《蒋忠传》等,是最早尝试网络文学正能量传播的作者。

1911年3月29日,富阳木坞村的章家添了一口小子,章家老两口并没有太多的兴奋,对于这个贫苦的农户,多出一张吃饭的嘴,并不是什么好事。

按照惯例,章家请了村中的先生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大名仲尧,“仲”代表这是第二个儿子,“尧”完全是因为村中的老先生看了这个孩子的面相,说贵不可言,有圣人之像。章家老两口并没啥见识,先生的话向来是笃信的,所以对章仲尧便多加爱护。

章仲尧就这么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地长大了,在孩提时代,这个孩子显得分外懂事,常常上山拾柴,攀折细笋,采摘茶叶,村里人都说章家好福气,生了一个好儿子。所以到9岁的时候,章父咬咬牙,变卖了一些家产,就送章仲尧去读书,很快,勤奋好学的章仲尧就在幼学声名鹊起,是同学们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年幼的章仲尧沉浸在学习中,还不知道世界发生的变化,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史拉开了新的大幕。

1924年,章仲尧13岁的时候,家里生活极度贫苦,只好让他退学,聪慧的章仲尧体谅父母的苦楚,他的父母一年比一年辛苦,却无法阻挡家境的败落。当时的中国正陷入四分五裂当中,各地军阀割据,互相攻战,民不聊生。但是年轻的章仲尧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早早地背上行囊,远去萧山县楼家塔村,拜雕花艺人楼求生为师,学习手艺,在那里,他碰到了一生的启蒙老师,诸暨人,共产党员寿菊生。

从寿菊生这里,章仲尧了解了什么叫剥削、什么叫被剥削,穷人为什么这么穷,犹如海洋中的航船找到了灯塔,森林中的迷路者见到了北斗星,章仲尧迅速找到了方向,并立誓要改变这个世界,并给自己取了一个化名“蒋忠”,意味着与过去做出了割裂,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革命事业。

蒋忠学艺出师后,参加了有中共地下党活动的诸暨县西门贫民习艺所,更多地接触进步人士,接受党的教育。不久,他又结识了地下党员寿丹庭等人,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多次出色地完成党的地下交通任务。经过考验,蒋忠于1930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4月,刚满十九岁的蒋忠根据地下党的指示,领着家乡的一些农民参加了诸西起义农军。这支队伍仅仅只有土枪、长矛,就勇敢地冲进三都国民党警察分所,腐朽的警察根本不敢抵抗,纷纷缴械投降。一举占领三都后,蒋忠带领着农民冲进了地主、奸商的家,发现粮食、布匹堆积如山,而外面,广大的农民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明显的反差,坚定了蒋忠的革命决心:将粮食、布匹拿出来,分给贫苦农民。就在这时候,诸西和其他各路农军,遭到国民党“省防军”的包围,农军虽然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暴动失败。在反动派到处搜捕暴动骨干的紧急关头,蒋忠不惧不馁,继续带领木坞村的积极分子,同地主、土豪作斗争。因叛徒出卖,他于1931年被捕,囚于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

入狱后,他遭受了镣铐皮鞭和疾病饥饿的种种折磨,国民党希望通过这些手段,瓦解蒋忠的革命意志,更进一步希望能够引诱其背叛革命。但是年仅二十岁的蒋忠早已认识清楚这个社会的问题,并非是国民党寄希望的那种年轻被蛊惑容易动摇的人。在监狱中他积极参加绝食、破狱等斗争,努力完成党组织布置的了解“犯人”的情况,帮助老弱病残“犯人”洗衣服的任务,并拜难友为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文化。直至1937年底,日军侵占杭州的前夕,才被释放出狱。

经过七年监狱生活磨炼的蒋忠,犹如浴火重生,他坚定了自己干革命的信念,同时更不畏惧生死。1938年春,在其主动要求下,蒋忠化装成难民,潜入江山县,开展“抗日保家乡”的运动,组织兄弟会,发展了党员20余名,依托寺庙作掩护,先后在仙居寺、琚源寺建立了党支部。由于工作出色,1939年,蒋忠被委派到革命工作遭受重大破坏的浦江县,担任县委书记,仅一年多时间,他就发展80多名党员,恢复和建立五个区委。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在白色恐怖加剧的情况下,蒋忠被中共金衢特委任命为富阳县特派员。他到富阳后,深入乡村,发动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揭露汉奸和反共顽固分子,团结争取拥护抗日的爱国绅士为抗日出力。

1944年1月,金萧支队建立,蒋忠任该支队第二大队队长。1945年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在浙江省长兴县温塘村正式成立,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未到职,由粟裕兼),叶飞任副司令员,刘先胜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主力进入浙西天目山地区,蒋忠奉命到浙赣铁路以西开辟诸(暨)、萧(山)、富(阳)、浦(江)四县边境游击根据地,任中共路西工委委员、路西抗日自卫大队副大队长,带领游击队同日本人作顽强斗争。1945年5月,上级把侦察富春江两岸敌情和去浙西联络的重任交给了蒋忠。蒋忠受命后,不顾安危,开展侦察活动;后又在第十一支队东进中,找向导,搞船只,为浙西新四军两渡富春江同浙东纵队会师作准备。由于他完成任务出色,受到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叶飞的表扬。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金萧支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向宁波市西南的四明山集中北撤的途中,以往表现突出的蒋忠被任命为中共路西县特派员,和少数同志回原地坚持敌后游击斗争。

35岁的蒋忠已经是一个名合格的指挥员,特别是以往的经历,让蒋忠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不是真谈民主,内战一起,他的刀子比谁都快。这个时候,和敌人谈主义是行不通的,只有武装抗争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多年的磨砺,让蒋忠养成了“快、准、狠”的办事习惯,他很快就梳理了情况,制定了方针。一方面,蒋忠积极组织举办干部学习班,同时破格提拔干部,设立乡特派员,壮大了武装力量,仅诸暨县的渎溪乡输送到主力部队和县、区、乡当军政干部的党员骨干就达30多人。一方面,在游击队的人员问题初步解决之后,蒋忠又着手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

蒋忠在弄清敌乡公所秘密存放武器的确切地点之后,立即派慎水堂等几名短枪手袭击乡公所缴获了数支步枪和一批子弹。不久,他又率武工队,采取巧取、奇袭等办法,缴获敌人一挺机枪,一支汤姆枪,一具掷弹筒,20多支步枪。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在极短的时间内,蒋忠迅速拉起了一支能战、敢战、战而能胜的武装队伍,队伍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

1947年,国民党为了应付在萧山、临安一带已经失控的形势,专门在诸暨枫桥设立了“会稽山剿匪指挥部”,联合八县围剿游击队,同时调来山东烟台人,国民党少将吴万玉协调指挥,此君在之前担任括苍山区绥靖指挥官期间,在当地抓捕中共党员及无辜群众一千余人,动用各种酷刑,很多人惨遭杀害,是出了名的杀人魔王。同时此君还是信奉“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万一”的极端主义分子,他的到来,给金萧一带的革命工作带来了血雨腥风。

为了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反击敌人对我革命武装进行的“进剿”,党组织决定将活动在金萧铁路线两侧的革命武装进行整编,成立了“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当时,担任路西工委委员的蒋忠被任命为副司令员。蒋忠身先士卒,带领部队与“会稽山剿匪指挥部”展开了艰辛的战斗,这个时期,是蒋忠展现出指挥能力的黄金岁月,在他的指挥下,大小战斗数十场,让国民党从“八县围剿”一路变成“三县围剿”,形成了共产党越打越多,越打越强的局面。

1948年4月17日的高城头战斗中,蒋忠指挥部队以强大的火力,歼灭了盘踞在山脚下的敌军中队部,但靠东南方的敌分队部,仍负隅顽抗。面对这种情况,蒋忠一方面以四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接连发起猛攻,另一方面进行阵前喊话,劝其放下武器,可是这个敌分队长非常顽固,不时以火力还击,还歇斯底里地狂叫:“金萧支队弟兄们,不要再当土匪了!”企图拖延时间,等待援军来解围。蒋忠凭着自己的经验,发觉敌人的枪声逐渐稀疏,子弹快打完了,于是,他再次喊话:“何分队长,你们已经打不下去了,我是蒋县长,现在命令你:限你5分钟,立即投降,再不投降,就要烧营房了。”残敌眼见山穷水尽,只得慢慢地伸出白毛巾,举手投降。

此战以后,吴万玉黯然下野,带着惆怅离开金萧地区。国民党在富阳县大章村临时拼凑成立了“诸、萧、富三县剿共联防办事处”,下辖部队不足,残败之态尽显。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夺取新的胜利,蒋忠根据组织的分工,带一名通讯员和两名武工队员,深入到敌军活动的心脏地区进行策反工作,不幸于1948年6月17日,在离大章村10里多的北坞村口与敌富阳县自卫队遭遇,中弹牺牲,时年37岁。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从国民党富阳县政府留下的档案中,发现了一张被他们处以斩首示众的蒋忠烈士的头像。后来,这张头像陈列在杭州云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年复一年,每逢清明时节,总有一队队红领巾们,面对烈士的塑像致以崇高的少先队员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