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街》
来源:作家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 王方晨 2018年06月25日10:07
《老实街》 作者:王方晨 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定价:42.00元
第一章 大马士革剃刀
1
我们这些老实街的孩子,如今都已风流云散。
老实街地处旧军门巷和狮子口街之间。当年,若论起老西门城墙根下那些老街巷的声望,无有能与之相匹敌者。老实街居民,历代以老实为立家之本。老实街的巨大声望,当源于此。据济南市社科院某丁姓研究家考证,民国时期老济南府曾有乡谣如斯:
“宽厚所里宽厚佬,老实街上老实人。”
宽厚所是老济南的一家民办慈善机构。
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丁研究家为保护城区百年老建筑殚精竭虑,丁宝桢故宅、高都司巷、七忠祠、八卦楼、九华楼,等等,仍旧照拆不误。老实街也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丁研究家一怒之下,疾书一封,投于市长,离职赴美,看外孙去了。至于这封长笺之内情,保密严妥,尚不为人所知。有传言当时即被市长撕毁,但我们这些老实街出来的人俱表示怀疑,因为我们坚信,此长笺措辞怆然,气贯长虹,俨然千古圣训,令人凛栗。如果有一天此长笺陈列于山东省博物馆第十一展区,我们毫不诧异。我们老实街居民不会错,就像丁研究家书写这封长笺时,我们每人都亲临了现场。
非要我们说出为什么,我们也只能告诉你,那是因为我们都是老实街人。老实街居民向为济南第一老实,绝非妄也。若无百年老街的这点道德自信,岂不白担了“济南第一”的盛名?
学老实,比老实,以老实为荣,是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的人生训练,而且穷尽一生也不会终止。不过,这也不是说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师傅。
我们无师自通,不但因为老实之风早已化入我们悠远的传统,是我们呼吸之气,渴饮之水,果腹之食粮。还因为,既生活在老实街,若不遵循这一不成文的礼法,断然在老实街待不下去,必将成为老实街的公敌,而这并非没有先例。
可是,不论我们如何深刻理解老实街的崇高风尚,对刘家大院陈玉伋的遭遇仍旧感到极为迷惑。
约在陈玉伋入住老实街前半年,莫家大院左门鼻老先生就见过他。当时老实街的几个孩子牵了陈玉伋的手,从狮子口街由西向东走进来,左门鼻还以为他是谁家亲戚,且初次来访,因为他脸现羞涩,一副怪不好意思往前走的模样。
本来左门鼻要出来跟他见个礼,却听厨房里“咣啷”一声,知道他家老猫碰倒了香油瓶。扶了香油瓶回来,见那人在好心孩子们的簇拥下,已从他家门口走了过去。他低声嘟囔一句:
“瞎瓜。”
他家老猫叫“瓜”。
他家开的是小百货店,说不准开了多少年。
小百货店临街,有时候见他不在,来买东西的人就在窗外喊,“门鼻!”所以,老实街上听得最多的声音就是这个:
“门鼻,门鼻!”
不论谁喊,他都答应。
陈玉伋开的却是理发铺。租了刘家大院两间房,靠街一间略作改造,就是门面。对人说:“不走了。”原来,他爷爷那辈儿就是剃头匠,且是那种担着剃头挑子游乡串户的。按捶拿剃,干推湿剪,走的完全是理发的老路数。
陈玉伋给人整得利落无比,钱却一分不肯多要。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没用电的。
没用电,可是用人了呀。
人喝了水,吃了粮,租了房,一站就大半天,力气工夫岂是白来?
显然,此人够老实。
2
我们年轻时坚持一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时候,总有些长辈,完全是出于善意好心,过来提醒你,告诉你这个社会不像你想的那样,如果你要想怎么样,就必须怎么怎么样。这种话你是不是听过很多次啊?我长大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听到这种话,我从来都不听,我就一直坚持我年轻时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罗永浩
在我们的记忆中,最当得起“济南第一”的大老实,正是老实街三十五号莫家大院的左门鼻。
笼罩在济南第一大老实左老先生日久月深的威望之下,我们这些人,妇孺老少,驴蛋狗剩,都是他所呵护看管的孩子。这莫家大院的原主人是个大律师,我们一直说不清到底是左门鼻,还是左门鼻的爹当过大律师的马夫。老实街的许多人都有高高骑坐在大黑马上的童年记忆,耳边是一声和缓的叮咛:
“呶,坐稳喽。”
左门鼻真名叫什么,也似乎都不记得。外号怎么来的,更无从考证。虽然他更适合叫“左光头”“左和尚”之类,人们也没想过替他改一改。
他是个光头,历来都是。
留光头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剃。
左门鼻就给自己剃,所以他的头可以保持很光。
陈玉伋入住刘家大院和理发铺开张,左门鼻都去帮过忙。小百货店有没有人,没关系,从没丢过东西。
刘家大院和莫家大院相距不远,一街西一街东,站在小百货店门外随便喊一声,左门鼻就能听到。
陈玉伋的理发店开张不久,名声就传播了出去。特别是那些中老年街坊,非常喜爱他的手艺。理得好不用说了,关键是——听那利飒飒发断之声,就是享受哩。再别说看那鹤舞白沙的做派。啧!
最初来让陈玉伋理发的多是老实街的人,没出几日,旧军门巷、狮子口街,还有西门外剪子巷、筐市街,都有专门寻了来的。自然会有人向左门鼻问路,左门鼻热情指点:
“您可问着了!前面不是?”
下午有段时间,小百货店总显得特别清静。左门鼻拎把剪子,给他家门口的葡萄树修剪芜枝。不料,因地上起了青苔,脚下的小板凳一滑,他张皇中去抓树干,就把膀子给扭了。原以为冷敷一下,过了夜就好,起来一看,却肿得老高。
朝阳街一个半瞎的老人,苍颜古貌,拄了一根棍儿,颤巍巍也走了来。
这么老的人了,竟也爱美!
左门鼻看他左右打望,忙从柜台后抽身出来,迎上去伸一只手将他扶了。“慢着,慢着。”嘴里一边说,提醒他留神脚下,一边将他送到陈玉伋店里去。
他要陈玉伋给自己剃头,说自己头上像长草,长多少年了。左门鼻并不就走,是要等他剃完头,再把他送到街口。
在陈玉伋手下,他那颗长了蓬蓬乱草的头,亮了!左门鼻头皮却一炸。
送走老人,左门鼻就回家给自己剃头。一抬膀子,酸痛难忍,差点叫出声。老猫在他旁边,竟一下跳开。这老没良心的!放了剃刀,去到店里坐着,不一会儿就如坐针毡,转身再去拿剃刀。一抬膀子,还是疼。
从店里往外望,不时看到理完发的人从陈玉伋理发铺里清爽爽走出来。不看倒还好,越看越觉得头上也像长了草。岂止是长草,是生了虱子,爬了疥壳,又落了满头鸟粪,长了根根芒刺。那叫一个难受,恨不得用手揪一层头皮下来。
左门鼻烦躁不安到天黑。知道再睡不着的,就带了自用的那把剃刀,出门去找陈玉伋。街上黑乎乎的,也没碰到人。
敲开陈玉伋店门,陈玉伋以为出了什么事,他说,大半夜的叨扰您,给剃个头。陈玉伋将信将疑,他已在座位上坐了,顺手拿出自己带来的剃刀,说:
“试试这个。”
夜深人静,左门鼻的耳朵从没像现在一样好使。每根头发齐头皮断掉的声音,低而清晰,“噌,噌,噌”,他都能听到。他也是第一次觉得,剃头的声音会如此美妙,如此令人沉醉。挨头皮吹过一阵爽柔的小风儿似的,头就廓然剃妥,可他还在那里瞑目坐着。
陈玉伋轻嗽一声,他不由一愣。
他那魂魄,已荡然飘去了大明湖。
凑着灯影,陈玉伋留神再看一眼那剃刀,点点头,似赞之意。
闪念之间,左门鼻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他要把剃刀送给陈玉伋,也算是理发铺开业的一份贺礼,而且,他不准备再自己剃头了。毕竟年岁大了,老胳膊老腿儿的,怕万一弄不利索。老实街来了陈玉伋,他还要自己给自己剃头,像是说不过去。
见陈玉伋迟疑,他就说:
“我留着不糟蹋了嘛。”
“哎呀。”陈玉伋颇难为情。
“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3
时间虽短,我们也看得出来,陈玉伋与左门鼻有许多相似之处。陈玉伋说他理发不用电,左门鼻也说过他小百货店是开在自己屋,不像人家还得向房管所交房租。莫大律师随国民党去了南方,临走前把院产白给了左门鼻或左门鼻的爹。
我们都爱来左门鼻的小百货店买东西,比别家便宜。有时候不赚钱,他也卖。
还有一个原因,莫家大院保存完好。
当年公私合营,左门鼻或左门鼻的爹主动把正屋上交充公,自己仅留西厢房。那正屋他从没住过一天,空着也不住。你住又怎样呢?你是新主人了嘛。他偏不住。莫家大院一正两厢一倒座,到左门鼻或左门鼻的爹手上时什么样,几乎一直什么样。门口的拴马石、上马石都在,门楼上的雀替,墙上的墀头,都很好看。院里除了葡萄架,还有两棵大石榴树,棵棵都有两丈高。别的院子里乱搭乱建,犬牙交错,走路转个身都难,这个院子里却还余有空地。我们小时候也都爱来莫家大院玩,看左门鼻带着他的那只老猫,在那空地上莳花弄草。
这样,莫家大院白天里基本上人来人往,人气颇高。
左门鼻有过老婆,死了。一个闺女嫁出去,住在东郊炼化厂,工作忙,不大来。他本来可以再找个老婆的,可他不找,说是怕老婆在阴曹地府生气。
哪有什么阴曹地府!老祖宗编着玩儿的话,他当真了。他就这么孤身一人慢慢度着日月,倒也不觉惨淡。
他有小百货店。有花草。有老猫。有街坊。他要在莫家大院住到老死。任东厢房换了好几次人家。那正屋曾是历下区一家单位的办公室,后来单位搬进茂岭山下新建的区政府办公大楼,门口就只剩一块破牌子,风剥雨蚀。还有人说,他有一个秘密心思,其实是要等那大律师回来。他要把房产原封不动地再交还给大律师。
时光流转,天翻地覆,那大律师尸骨也不知早抛在了哪里。他偏不管。
等着。
这就有些虚妄了不是?不过,也更让人觉得可敬。世界如此之大,几个能做到他这样?
老老实实,等。
等。
特别是他在店里坐着,又没人来买东西,就走了神,忽然地一出惊,神情像极了看到远行人的归来。
这一次仍旧是那样的一惊,但他看到的却只是陈玉伋。
理发店虽忙,也总有空闲之时。陈玉伋不大出来,怕顾客来理发找不到自己,白耽搁人家工夫。
左门鼻一看到陈玉伋,似乎发现陈玉伋的目光躲了一下。左门鼻当时就起了点疑心,身子往背后阴影里仰了仰,没去招呼他。果然,陈玉伋同样也没招呼他,就那样好像没看见他,匆匆走了过去。
也许是真的没看见。
陈玉伋什么时候回来的,左门鼻不知道,因为他也并不只在店里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