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一九八五年开始的中国先锋小说

来源:九路马书院(微信公众号) | 马原  2018年06月21日13:54

一九八五年对中国小说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

在此之前的六年,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史称“新时期”。“新时期”起于一九七五年,止于一九八九年。而一九八五年刚好将新时期一分为二。

前面六年,由于中国刚刚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所以文学恰逢其时,承担了记录这一段历史的特殊使命。当时在中国,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在如饥似渴地读小说,借以了解所有其他人在“文化大革命”当中经历的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事情。

由阅读催生了巨大的写作需求,有太多的人选择写作为职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中国至少有数千家杂志,许多著名的杂志发行量都有数十万册之巨,有数家杂志甚至超过百万册。

当时公众(读者)还停留在对内容的关心上,他们更希望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一段必然的时期。这段时期,中国文学产生了若干标志性的流派,如“伤痕文学”——以揭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伤痛为主;如“反思文学”——以回溯和思考那段历史为主;“知青文学”——以记录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学生上山下乡经历为主,等等。一句话,写什么——是那个时代的作家们最关心的。

可是一九八五年,一切都不同了。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对多年一成不变的小说形式产生了强烈的抵触。一个一个似曾相识的小说故事让人们觉得乏味。一场对于小说形式的革命势在行。忽然,在中国影响巨大的《上海文学》杂志于一九八五年二月一日推出了小说《冈底斯的诱惑》。《人民文学》杂志也接二连三推出《透明的红萝卜》、《白色鸟》、《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等一批奇形怪状的小说。中国文坛一下热闹起来。

这些作家的名字是马原、莫言、何立伟、刘索拉、徐星。他们的小说一下引来了广大读者的惊诧和批评家们的惊世骇俗之说。有敏锐的批评家马上发现——这些作家与他们之前的作家有本质不同。前面的更关心写什么,而他们关心的是怎么写。而且,他们的故事已经不再对十几年以来的民族苦难津津乐道,他们似乎更关心眼下的喜怒哀乐;或者回望童年,寻找故乡和往事。文化大革命似乎被他们冷落了。

更有意思的,这些作家笔下的故事不再像先前的故事那么苦大仇深,不再那么煽情,不再那么有头有尾结构完整严谨。他们的故事变得支离破碎,经常给人以散乱的印象。同时,他们的故事也缺少了那种让读者升华的元素,缺少了对读者启迪和训诫的气息,甚至缺少了传统意义的审美。

读者会从他们的小说中读出作者的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读者觉得——那些作家不再像上帝一样高高在上,不再崇高神圣。作家似乎来到他们身边,他们可以平视他,甚至可以俯视他。读者会觉得自己似乎也可以走进小说,因为小说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何其相似。对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自然也相当奇妙。

更为有趣的是,先前已经成名的一些作家如王蒙、韩少功、王安忆等也都易弦更张、另辟蹊径。他们的小说面目一新,变得奇特而有趣。

一九八五年,一些全新的名字开始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王朔、余华、苏童、格非,他们的小说同样天属异秉且光芒四射。但是在当时并未引起特别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读者对新文本还有相当的隔膜;另一方面,文坛一直被传统势力所统治,他们决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仍然强大。新一代的作家在一九八五年还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小说传统写作的背景尽管可以追溯到很久很远,但是却在二十世纪之初发生了断裂。那刚好是西方文学现代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二十世纪前七十年,世界小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先是意识流进入小说,对被称之为小说黄金世纪的十九世纪小说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之后是以卡夫卡、加缪为代表的荒诞小说;之后是以格里耶、萨洛特为代表的新小说;之后是风靡全球的黑色幽默小说,至今畅行天下而不衰。所有这一切,当年的中国小说家们竟然一无所知。他们在熟悉了十九世纪伟大小说家们之后,只还知道一个苏联,他们对苏联小说如数家珍。

而中国文坛八十年代中期才崭露头角的这批作家,他们的背景与其前辈截然不同。上面说到的那种断裂在他们却从来不曾存在过。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小就在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中长大,在仅仅不足一百年历史的电影阅读中长大,在后期印象派以及毕加索、马蒂斯的全新绘画的阅读中长大。

他们的文学观念自然与其前辈大相径庭。对他们而言,小说就应该是《尤利西斯》、《城堡》、《局外人》、《橡皮》、《童年》、《第二十二条军规》这种样子;就应该是《冈底斯的诱惑》、《透明的红萝卜》、《白色鸟》、《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春之声》、《爸爸爸》、《小鲍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十八岁出门远行》、《乘滑轮车远去》、《褐色鸟群》这种样子。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中国小说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虽然这些小说引发了大范围的非议,但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形成全新的兴奋点。一批目光敏锐的批评家成了最早的先锋小说的号手。他们迅速将目光对准新作家及其新小说,他们的名字是李陀、吴亮、程德培、蔡翔、李庆西、李劼、陈晓明等。同时对此给予密切关注的还有文学史家陈思和。

一九八五年开始的这些小说家的全新写作,先是受到批评家的激赏,同时受到亿万读者的追捧。一场轰轰烈烈的小说革命就此拉开了序幕,最终被文学史家冠以“先锋小说”永远地留在了中国文学史当中。

在此之后的十几年,及至今日,这批作家中的大部分人真正扛起了世纪大旗, 成为中国跨世纪文学的主力军。莫言、余华、苏童、格非依旧是中国广大读者最熟悉也最喜欢的小说家。他们是中国小说的骄傲。

(选编自《小说密码》,花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