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哈尕滩:火树银花浓映的乡愁

来源:文艺报 | 王丽霞  2018年06月20日21:19

“走洮州,过石门,不看亲戚不进城,单看十五放花灯……洮州八千一十村,火树银花独一家。”在甘肃省临潭县新城镇哈尕滩村,这首童谣的各种版本,在村民中世代流传。

老爷庙

那一年正月十五清早,花会会长石生林老人的院子里,花匠们低头各司其职,几个小花杆立在上房檐前,接近完工的九莲灯(因燃放时如九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在微风里舞姿婀娜。

老爷庙前,一炉柏香已经焚了很久。

老爷庙平时与制花物件一同被供于会长家的堂屋,元宵这天清早换上新写的牌位,插好还愿者送来的两束儿女花,装上马莲帽儿后,由四名男子从堂屋抬至院里,出花时再从院里抬出。

庙身仅有1米见方,可移动。庙门有门框,无门扇,与檐柱在同一平面,呈现出明三暗一的设计模式。门外的檐柱上有对联曰: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寒心;庙门上有对联曰:兄玄德弟翼德威震孟德,师卧龙友子龙偃月青龙;牌位为一张贴于后壁的红纸,纸上写着“供奉敕封关圣帝君之神位”,两侧有对联曰: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哈尕滩这个不足200户人的村庄,其历史文化底蕴在这旧俗中可见一斑。

制 花

九点半,门口的锣鼓手们敲打开了,村民们逐渐聚集到附近。绑花盘、插花杆娃娃、串九联灯、粘冲天旗、引眼子……花匠们粗糙的手在花盘、彩纸间穿梭跳舞。

制花仅需10天时间,却要悉心准备半年:选六月里天气最好的四天打壳子,壳子逢天晴必晒,一直晒到正月里。从正月初九到十四,用六天时间完成其他工序(包括配火药、搓眼子(导火线)、粘九莲灯、扎花杆娃娃等),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兑火药、配料、扎纸人骨架、卷壳子、表人头、定码子(点燃后可移动的导火索)、染纸、打纸(扎绣球)、卷眼子、粘冲天旗、制九莲灯、表花盘、剪纸……制花程序繁杂,8名花匠各带一班人,至少负责一道工序,各自的手艺均由祖上传承下来。

出 花

元宵三天,花是重点,也少不了陪衬——社火和灯。10点整,炮手开始“打铁炮”,再次召集社火演员和群众。铁炮为村民自制土炮,由三根长11厘米、直径1.4厘米的铁筒并列焊在一根长55厘米、直径2.5厘米的铁棒上。三根铁筒底侧各留一个针头样的小孔,燃放前先从小孔插入眼子,再将火药灌入铁筒,一次三响,响声清脆。

三声铁炮响毕,社火会所有角色已在门口集中就绪,青苗会、花会、社火会众人向老爷庙焚香叩头。石生林老人仔细检查过每件作品后,给花盘系上眼子。

10点25分,天放晴。上将鼓急促起来,鞭炮随即燃起,老爷庙出门,正式出花。狮子开路,锣鼓紧随其后,接着是老爷庙、小花杆、龙、旱船和社火演员。会长石生林老人家位于后街,因此,花队要从后街绕一圈到前街的主花杆处。沿途的村民们不断燃放鞭炮迎花队,焚香化表迎狮子,祈求健康平安,并不断有人参与到队伍中。

路边的空地上,狮子鼓响起,四路八乡的汉、回、藏等各族群众迅速将社火会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来。

“难呀难来南海岸,南海岸边造筏船。天上一枝娑罗树,地下一案大浆杆。珍珠玛瑙镶船底,蜡珀琥珀镶船边。观音菩萨为船主,不渡无缘渡有缘。筏船渡在长江内,保佑合会太平年。”一首船曲,引得众人合唱。

花 杆

正月十四夜里的社火唱罢,花会燃放起元宵节的第一筒花,以示烟花盛会正式开始。

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分头跑进各巷子连声高喊:“蒿子拿来柴拿来,蒿子拿来柴拿来……”见人们将早已备妥的柴火抱出门,又调皮地喊着:“多谢了,麻烦了……”跑向另一个巷口。十几分钟内,花坑上便堆起一座小山。待大火燃起时,众人瞄准新婚青年和他们的长辈,挨个儿抓到火堆跟前来烤,祝愿他们心想事成。次日天亮前,被烤的村民们已悄悄将坑按规定的尺寸挖好。

晌午后,上将鼓再次响起。在越来越密的鼓点中,青壮年们将绑好所有物件的主花杆缓慢撑起,一名被呼作冯掌尺的中年男子全程指挥。指挥者虽不在花匠之列,但指挥要领也为祖传。

东面立花杆,西面唱社火。人们在欣赏社火表演的同时,为立杆者加油鼓劲,暗自琢磨着冲天旗的归宿。花杆虽在众目睽睽下立起,但外庄人终究不懂其中的诀窍。

主花杆高三丈六尺(约12米),象征一年365日;共七层,上有124个楔子,花与炮插花排开,各62筒,加上花杆顶部冲天旗下的一盘花,以63筒花象征60甲子和天、地、人;一至六层各有两个马莲帽儿,象征一年12个月;第四层两侧悬起九莲灯,每个九莲灯上有三根飘带、三串花,意为祈求六畜兴旺;杆顶绑一盘花,花盘上插冲天旗,旗杆约三米长,旗面上以红、黄、蓝三色染成太阳光的形象,意为祈求风调雨顺。花杆总体呈“虎”字(或作“寿”“丰”),象征平安、吉祥。

主花杆立好后,六个小花杆和老爷庙随即就位。小花杆与老爷庙的分布由东至西,呈北斗七星状,按顺序与主花杆用钢丝绳连接,绳上缠有眼子。每个小花杆上绑一盘花,花匠们称之为花盘,花盘四角各插一支气火,象征24节气。花盘上方绑花杆娃娃,六个娃娃分别为孟良、焦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其形象依照《杨家将》《西游记》等小说、评书中所描写,结合戏曲脸谱塑造而成,特色鲜明,易于识别。

迎 香

夜饭后,沿街的灯亮起来了,各家门头上的红灯笼也亮起来了,男女老幼三五成群,拎着油壶,端着自家的12盏面灯,到马王庙、戏台下、玉皇庙旧址点起来。随即,各家的散花燃放起来,花灯相映,《生查子·元夕》里那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恰如其分。

玉皇庙于“文革”期间被拆除,原供奉玉皇大帝和位列洮州18位龙神的常遇春、李文忠、胡大海、郭英等四位明朝开国名将。关于这座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庙宇,村里也有传说:明末清初,该村一名为陈官保的商人南下经商生意顺利,怕路途坎坷不能将财宝安全运回家,就向玉帝许愿,若能平安回家,每年正月放花还愿。

“一盏灯来什么灯?干哥讲来妹子听。一盏灯不是别的灯,鸳鸯楼上吕洞宾,洞宾爷吃的鲜鱼酒,众八仙吃酒醉醺醺……”观花前的社火表演里,眉户戏《下四川》(四川指扬州)必不可少。

夜社火晚上8点左右开始,算是观花前的预热。“正月里采花无花采,二月里迎春领头开,三月里红杏出墙外,要采刺玫四月里来”(《采花》)“送到扬子江,那却全无妨,变一个鱼儿水底里藏,单等几日来挑水,一把抓在你小手上……”(《牧童放牛》)村民们口耳相传的二三十折老戏中,大部分内容为江南人的劳作、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