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清平:瘦地梁 肥地梁
来源:36365 | 邹清平 2018年05月25日11:28
我们居住在大巴山褶褶皱皱的乡村里,那里有许多名不见经传、拿不上桌面的高家梁、张家梁、李家梁、王家梁、肥地梁、瘦地梁等小地名。因为逢年过节到外婆舅舅那里拜年拜节,要路过瘦地梁,几十年过去了,瘦地梁的场景,一直没有忘记。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见到这里有比水桶还粗、比人还高的黑褐色青冈树桩,树皮呈现像菠萝一样的规则网状流线,十分美丽。据当地村民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办钢铁以前,这里的青冈树林深茂密,历经大跃进、开办食堂、文化大革命三十多年的乱砍乱伐,树木砍光了,只剩下了根根树桩对天长叹。
在毁林开荒的时代,村民们集体生产,早出晚归,在这个长两公里、宽半公里的瘦地梁上,点起堆堆大火烧荒、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把原本树木绿意盎然的森林破坏了,向土地刨粮食饱肚皮。然而这里是红石谷地,土壤成分少,不积水,经不起干旱,收效甚微。村民们见收成不好,将原来本叫瘦地梁的山梁叫得更响了,成了人们心中名符其实的瘦地梁。
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集体还在瘦地梁上面的尽头处修了一口大堰塘蓄水,灌溉土地禾苗,但都无济于事。
1980年春天,农村土地改革下户,庄稼各种各的时候,谁也不要瘦地梁的土地。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分成等级,这里的面积一亩只折合三分都无人要,谁都不愿意耕种这块土地。倒是离这里约一公里的对面相反的肥地梁大家争得咽干气火。土地对饱受饥饿的农民是多么的重要。为了将肥地梁的土地分配好,多方想尽办法,还是无法达成分配方案,最后只好一家一户一等份,用乡村里流行管用的抓阄的方式确定哪一家耕种肥地梁的那一块土地。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地的人们早已把瘦地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在外地工作了,谁也没有注意起这个瘦地梁了。
各家分到肥地梁的那块土地后,村民们披星戴月,苦干加巧干,人们的活力和土地的肥力一下子井喷出来,种的庄稼禾苗绿油油,特别壮实。收获时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麦子和菜籽高昂着饱满的头,红苕洋芋粗壮的挤开了土地的口子,无比喜悦的气息,弥漫在山梁田坝树林和家家户户人们的脸上,村民们还暗暗地互相比赛哪家的土地收获最多。
十多年过去了,肥地梁上耕种的土地板结了,冬水田也装不住水了,稻谷瘪壳占五成,其它庄稼苗又黄又瘦,投入的种子、劳力、肥料、农药早已得不偿失了。开始出现一户两户的村民不愿种这块地了,一年减少几户,最后有几户不信邪的还在继续种下去,越种越差,一季不如一季,最终直到实在无法种了,才放弃肥地梁所谓的肥土地了。大家都在叹息这是怎么了,历来的肥地梁反而长不出庄稼了,原来集体生产时就撒点农家肥,年年庄稼长势良好。
瘦地梁的名字像乡间不起眼的猪娃子、狗娃子一样普通平凡,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嫌它土质差,土地瘦,种粮食不行,也就没人去管它。三十多年过去了,青冈树长成小盆子那样粗了。我表哥十分高兴地告诉我,去年种了五十多瓶银耳菌丝,产了五十多斤,由于颜色白,片厚,卖起了好价钱,均价260元,收入了一万三千多元。电话上骄傲地邀请我,你回来看吧,原来没人要的瘦地梁现在成了我富裕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一年要收入一万到两万元。我哈哈大笑,你又在扯谎了,肥地梁不长庄稼了,瘦地梁出产银耳变成钱了。我国庆大假回家休闲,见到了瘦地梁青冈树参天成荫,他指着山梁告诉我,现在种银耳是间隔砍伐大青冈树,一定留着小树由它长大,每年才会都有银耳经济收入。绝对不能像父辈他们那样大小树木一律乱砍,用来炼钢铁、做柴火烧,破坏资源破坏树。我问他以前地上人多高的青冈树桩哪里去了,他告诉我有的烂朽了,变成了烂木面肥了新生的青冈树了,有的老树桩发了新芽,长得又快又好,现在这里满山梁的树林真是我的金山银山。
2017年7月下旬,炎热的夏季,我们几个朋友开着车去原产地买新鲜的银耳,当我们一行翻山越岭,来到树林中他家的耳棚子见到他时,他致富的笑声飘荡在山间,笑面的花纹荡漾到了耳朵边沿,告诉我们又发了青冈树财了,发了瘦地梁的财了。原来没人要这里,一亩折三分算给我,我们全家都反对,我个人认为反正没有算多少土地,离我家又近,其它人也不要这块烂地,我就要下了这匹山梁作为自留山的山场,平常没有管它,没想到几十年后,它自己长好了适合生长的青冈树和其他杂木,现在林木满梁,这回轮到了该叫它肥地梁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遇见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七十多岁的老村支书也在清清的溪水里淘洗着雪白的银耳,他自然而然地告诉我:这是在瘦地梁买的耳棒种的耳子,青冈树又大又直,耳子又白又嫩又厚,山泉水洗干净后,马上用柴火烤成天然银耳。
一路上我思考瘦地梁、肥地梁在我家乡的轮转,欣慰的是村民们知道瘦地梁为什么变肥了,肥地梁为什么变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