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当代美国“寒山诗”的书写特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耿纪永  2018年05月21日15:5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寒山诗”走入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创作寒山诗的诗人,出版了数种自称或被称为寒山诗的作品集,成为当代美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寒山是我国唐代的一位诗僧,真实姓名和生卒年月不可考,大约生活在8世纪前后,距今1300年左右。虽然在《全唐诗》中留下300余首诗作,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其研究不多。自1932年美国汉学家哈特将寒山作品首次译到英语世界后,其声名鹊起,后期甚至一跃成为比肩李白、杜甫的唐代重要诗人。不仅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寒山诗”走入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创作寒山诗的诗人,出版了数种自称或被称为寒山诗的作品集,成为当代美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城市里的寒山诗

查尔斯·罗希特,1942年12月生于美国的巴尔的摩,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曾任美国全国诗歌治疗学会副主席,是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奖获得者。罗希特对寒山诗甚为推崇,认为虽然表面看起来简单,但是如闾丘胤在寒山诗选序中所言,“凡所启言,洞该玄默”(“他所说的每一个词都含有道”)。罗希特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寒山诗,并设想如果1300年前中国的寒山生活在当代的美国城市会如何创作。他先后于2001年和2014年出版了两个版本的《寒山2000:城市里的寒山》。2001年版只有24首诗,恰好和当代著名诗人斯奈德英译的24首寒山诗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2014年改版后,诗歌数量也增至51首。

这51首诗在主题上和寒山诗(尤其是斯奈德和沃岑选译的寒山诗)形成有趣的对应。寒山诗中,有不少描述隐居生活的诗篇,在斯奈德和沃岑的译诗中比例更高。如《山中何太冷》一诗表现了隐居山中,隆冬时节,遍山凝雪,小草入夏始生,树叶未秋即落,一派阴冷气象。罗希特诗的第二首对隐居地阴冷的描写如出一辙:“这里很阴冷/一直都很阴冷。阴暗的楼房似乎快要被风吹倒,黑影重重能把圣人都吓倒。”所不同者,寒山诗寒岩联溪叠嶂、露珠松涛、白云幽石、人迹罕至,实为隐居佳境。而城市环境则如诗集第2首(同寒山诗一样,诗无标题,故此只称序号)所描写的:“这里又脏又臭/很少有人愿意到这么远的地方。”第16首也写到居住环境的脏乱差:“肮脏的大街和陋巷/垃圾遍地。”但诗人罗希特仍能如寒山一样超然物外,自由自在地生活其中,如第4首所示:“粤自居此地,曾经几万载。任运遁后街,栖迟观世界。地远人不到,脏乱不干净。快活我活着,道指任变改。”这和寒山诗《粤自居寒山》表现诗人选择隐居寒山后,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如出一辙。事实上,这首诗就是对寒山诗亦步亦趋的模仿。这也正是罗氏寒山诗的一个突出特征。罗诗只改掉了原诗中“白云常叆叇”“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快活枕石头”等内容,并把“林泉”换成了城市的“后街”,没有了“枕石头”,但“快活”依然。其末句的修改尤为人所称道。原诗“天地任变改”,被置换为“道(琼斯)指(数)任变改”。诗集中这样亦步亦趋模仿寒山的诗还有很多。可以说,罗希特的“城市里的寒山诗”既是当代“美国寒山诗”,也算是中国寒山诗的美国本土化和当代化。

作为主角的寒山诗

同样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作家斯卡布罗开始在创作中实验一些新的方向,并取得了成功。他的实验就是将寒山作为诗中的主角,或者说人格面具(persona)。这些诗共有300余首,2011年由罗伯特·肯明和瑞贝卡·茂伯斯选出102首以《柠檬树下》为题出版。诗集的扉页印有寒山和拾得诗各两行,分别是寒山《重岩我卜居》中的“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和拾得《佛舍尊荣乐》中的“佛舍尊荣乐,为愍诸痴子”。

斯卡布罗对东方的着迷把他引向斯奈德和沃岑翻译的寒山诗,最终引向他自己的寒山诗创作。斯卡布罗的寒山诗最为特别的一点,就是他认为,寒山与拾得关系非同一般。诗集中不少作品都是关于寒山与拾得的密切关系,寒山对拾得的思念等内容。这些诗的确有些让我们始料不及,一时甚至难以接受。然而,这又确是文化和文学海外传播中的常见现象,需要我们宽容看待。

朝圣寒山的诗

冷弗斯蒂是寒山和寒山诗的坚定拥趸。1944年出生的他,在20多岁时遇到严重的人生挫折,工作和家庭都出现了问题。正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一位在书店工作的朋友递给他一本斯奈德和沃岑翻译的寒山诗。他从此爱上了寒山和他的诗,而且寒山诗也在他身上发挥了神奇的“功效”。首先他手上的瘤子治好了,连疤痕都没有留下。然后工作、家庭等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于是,他开始了创作寒山诗的历程,并“梦想此生能有机会去中国”,“找到我的哥哥——寒山”。2006年梦想成真,他踏上了“朝圣寒山”之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被详细记录在2014年出版的《寻访岩洞——朝圣寒山》一书中。他的100首寒山诗(在前言中,他把这些诗作称作“我的寒山诗”)也于2007年以《一车书卷》为题集中出版。

这些诗在主题和形式上都与寒山诗产生互文关系。如第3首《弃狗》描写了一群中年知识分子家贫而好诗,不为世人理解,这和寒山诗《蹭蹬诸贫士》的主题很相似,而且英文原诗使用了寒山诗《蹭蹬诸贫士》英译文中的一些词语,如languish,battered,homeless dogs等。但不同的是,冷弗斯蒂却在寒山诗中得到安慰。第4首《捉音节》写父亲来电话要诗人回去接管家族公司,挣钱养家糊口。但是诗人不为所动,用笔“捉音节”,继续写诗。这和寒山诗《秉志不可卷》的主题也很相似。寒山也是“秉志不可卷,须知我匪席”,表达自己弃绝荣华隐居山林的坚定志向。冷氏诗与寒山诗可谓异曲同工。

冷弗斯蒂还认真研究寒山诗的形式和结构,认为寒山诗在结构上,开头写景,中间多用对仗句,结尾两行出人意料,令人惊奇或发笑。《一车书卷》也多为八行左右的短诗,喜用对仗,如《弃狗》一诗中“年轻的人不听从我们/年长的人嘲笑我们的长头发”,“写在石头上的诗逗我们笑/刻在树皮上的诗引我们哭”;《作诗》中“我晚上上床对自己笑,读诗和写诗/我早上起床对自己笑,读诗和写诗”。

甚至在思维方式上,冷弗斯蒂也深得寒山诗的精髓。如《现在我在天堂做什么》一诗:“现在我在天堂,在密西根,做什么?/在写诗。/过去我在碌碌人世间,做什么?/在写诗,只要不太忙。/将来我和我的诗都归于尘土,我在做什么?/你看到微风拂过清凉的湖水了吗?/你听到那棵白松的呻吟了吗?”按照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如果诗人在天堂写诗,那在人间就应该不写诗了,然而冷弗斯蒂打破二元对立,在人间也写诗。禅宗的思维既打破二元对立,又打破西方逻辑学中的“排中律”。正如此诗中,诗人活在天堂写诗,活在人间写诗,更提出第三个可能,即人不再活又如何?如钟玲所指出的,冷弗斯蒂“透过寒山诗学到了禅宗的思维方式”。如此看来,冷弗斯蒂似可称为寒山在美国的真正传人了。

寒山尽管在中国文学史上算不上第一流的大诗人,甚至第二流都不算,但他在欧美地区和东亚的韩、日等国,绝对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看似不可理喻,实则深具道理。寒山诗中蕴藏着驳杂丰富的儒释道思想,有所谓“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之称。集儒释道于一身,寒山的确可以算是中国文化的一位代表人物。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当代美国诗人书写的“寒山诗”可以成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入美国文学界的绝好案例,也可以助力中国文学文化的海外传播。

 

(本文系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当代美国寒山诗研究”(15PJC089)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A752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同济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