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之恋》:逸出历史主航道的人文注视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邱振刚 2018年05月18日14:54
作者:叶梅
出版单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根河之恋》是土家族作家叶梅最新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从书名可见,这是一部游记散文的合集。但翻看里面的内容就会发现,这些文章和常见的描述风光景物、勾勒行走心情的旅行文字不同,由作者从某一地域的某条历史线索入手,展开对当地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等深层脉络的探索。这样的思路和架构,让叶梅的散文写作在林林总总的游记中脱颖而出,具有了更加沉郁的基调和更加丰厚的色彩。
就像现实中的人物、事件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一样,历史也是多面向的。而历史的真相,需要从多个视角加以凝视,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本来的样貌。收入这部文集的《公主海渡》《苎萝西子》《致鱼山》等散文,就呈现出比普通历史读物更加丰富的信息,凝结着更加多样的思考。
近年来的历史散文创作,基本由两种形态组成:一种是对历史某个不为人知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度打捞,用历史信息本身的奇异性、陌生性拓宽读者对历史的认知;二是对人们并不陌生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别样的解读,用思考的独特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发现历史新的面貌。
《根河之恋》中的作品,就前者而言,《公主海渡》显然是其中的代表性篇目——年仅17岁的阔阔真公主历时数载、历经磨难踏上远嫁征程,是元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过杰出贡献的青年女性。但她的事迹原来只有历史学者了解,普通读者对于这个名字较为陌生。有鉴于此,作者对于历史情境进行了精细回顾,既强调历史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渲染上又拿捏得恰到好处。这样的处理方式,牵引着读者走进那段早已堙没于历史深处的岁月,把人物最光彩的生命段落、最坎坷的人生际遇,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女性作家,作者对于笔下人物的情感立场是多重的,既钦佩、惊讶于阔阔真的果断勇毅,又对她未及成年就不得不远离故土,跨越茫茫大海嫁与原本素不相识的男子的经历,不乏充满母性的悲悯、怜爱,使得读者带着更深的情感起伏投入到阅读中。
在《致鱼山》中,作者又换了一种切入历史的角度。鱼山既是大诗人曹植的永眠之地,又是作者父亲的故乡。作者从《春秋》的记载入手,从汉武帝在山顶的高歌,到曹植在当地留下的诸多政绩,将鱼山的历史一直梳理到近现代。每一段历史的回溯,并非是对万千史事的重温,而是都落脚于父亲对家乡的思念。这就让原本停留于历史典籍的记载充满了人情味,也让思乡之情变得更加丰满、更有层次。尤其是对父亲吹奏竹箫场景的记录,感情浓烈真挚,画面感极强,在读者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然,在叶梅笔下,如何打量、回溯历史,是理性地剖析,还是感性地品味,二者并未截然分开,而是交融在一起。《苎萝西子》一文中,作者由惠州西湖的历史出发回顾了苏东坡的一生,尤其是他和三位情深义重的女人的感情经历,让这位中国古代文人的形象更加可亲可爱。
作者这种观察历史的视角贯穿于全书,即使在其他题材散文中,也会从某个特定情境中跳脱出来,使得整篇作品具备了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如讲述在云南边境小城沧源见闻的《一眼望不到边》中,作者写道:“在沧源的山头,三千多年前的古人留下了一幅幅崖画,那是用动物的血调和了赤铁矿粉,在灰色的岩壁上,用手指或者羽毛蘸抹着绘成的。崖画没有声音,但却有动静,古人的狩猎、生产,与诸神的欢娱,每时每刻都在山崖上进行着,刀光剑影,人神与狮子、老虎原始的亲密,来自于彼此的敬畏。人比动物的智慧胜过一筹,因此将凶猛的动物渐渐置于死地,但有没有想过,除了动物,人要面对的还有神。”这段文字,看起来是对沧源景观风物的介绍,但却和沧源的当下有着内在的深层勾连——今天的人们不应妄自尊大,丧失对自然、对历史的敬畏。这样一种俯视现实、仰观天地的视角,也让整篇文章变得厚重、博大起来。
其实,无论是《根河之恋》中的文章,还是叶梅其他涉及历史的散文写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者的视线逸出了历史的主航道,实现了对历史更具个人气息和情感立场的注视。这种有温度的注视,不但没有因为个人化的倾向而变得柔弱,反而因为带有较为明朗的价值选择而呈现出几分锐利。在作者看来,某地的现时是由其历史所塑造的,她也因此能在历史脉络中找到某处为人所忽视的节点,并发掘对其对今人的影响。这种发掘的起点虽然是文人式的,却能深入历史的肌理与褶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思虑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