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首页

   “眼前的稻浪,还有稻浪里的劳苦,正是我想要在余生里继续膜拜的两座神祇:人民与美”。李修文的首部散文集《山河袈裟》,于平凡个体的最朴素之处,颂尽生命的转折与遭遇,谁知毁灭后的彻悟,不是皈依自我的重生?山河过处,芸芸众生,在作者笔下无一不是或静水流深,或起伏跌宕的灵动篇章。文学的双眸,正是要关注这些在暗处被遮蔽的看似悄无声息的力量,那些诗性与禅意并存的笔墨,给干涸的心灵以润泽与抚慰。所谓人民,既是他者,也是你我,更是百千有生皆苦的亲历者。这趟阅尽山河困顿的文字之途,亦是每一灵魂自省般的发问:穷途末路之处,是否得见柳暗花明……

马林霄萝:与山河困顿作战

李修文歌颂的并不是黑暗,而是面临人生黑暗之时没有倒下的人,是与山河困顿作战的人。不仅是他笔下的人,更是他自己。在身体深处的某个角落挣扎、修行、顿悟,然后涅槃,打破山河困顿,达到自如的真境界。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来日大难临头渡尽劫波,在命运由暗复明之后,在大彻大悟山高水长之后……[详细]

唐娒嘉:困顿的正信,最苦的修行

这样一部浸淫了人间寒暑、人心冷暖的作品集,不是一个个零碎片段的断篇残想,它更像是作者一路修行,靠脚掌丈量出的世道人心。它娓娓道来、毫无雕琢,自然朴质得融为一体。它截取了无数人生场景中的大小场面……[详细]

贺嘉钰:当遭逢成为琥珀——读李修文《山河袈裟》

李修文的散文,还有着诗的底子。这不仅因为他珍藏着一些诗人与他们金子般的句子在人生的艰难处摆渡,还因为,他的言说本身,那些日常里传奇般的遭逢使散文在晕上小说气息的同时,更成为着长诗。他特别会讲故事,但更善于收纳和摆放细节,他目睹生活中炸裂的瞬间,也收藏生命里开花的时刻,他纵容该炸裂的炸裂还给它一把火,温柔该开花的开花还掐给它好的时节。凡此种种,你若是也曾历经,它便唤醒你“命运共同体”的归属感,在文字里认一处故乡,是阅读散文丰盛的报偿……[详细]

陈媛:冥思与哀恸之诗——读《山河袈裟》

细读文集,会发现现实是作家基本的出发点,而介入现实是他思考的姿态,强调对现实的审视与反思。这种现实关注,主要通过对生命和存在的关注来实现。通过展示生死、无常、虚无等不同方面对人的异化,散文成功实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审视与反思。《穷亲戚》中小表妹为了摆脱流水线而自杀,远方“鄂尔多斯”便成了她生存的念想,终于到达后却发现终归是场骗局,现实的残忍终于使她嚎啕大哭。而也正是赤裸的现实,使小表妹认识到伤痛是最平常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什么过得很好的人,也根本不存在什么过得很好的生活”,生来即苦,清醒下来,唯有在一次次与现实的抗争中永不屈服的生存……[详细]

韩晓云、李红:最动人处是无望

文字的触感在生活细微处延伸,这种美,正是年老的妇人在火车上说的那句:“这景色真让人害羞,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了。(《羞于说话之时》)”当作者写到电信临时工老路找“我”借书时,在书房里不是碰翻桌子上的茶杯,就是裤兜里的钥匙掉出来,他的慌张,只是因为他是“无论坐在什么地方都被拒绝的人”。在文字与生活的细微之处,我们惊觉打捞着人性的良善与无奈,局促而慌张,无处安放的失意者,正是这生活中时时上演却屡屡被人忽略的细节成为唤起读者共鸣与感动的重要因素……[详细]

李辰:“失败者”读“失败之书”

《夜路十五里》开门见山地定义了一位“失败的小说家”,作者不吝用“废人”这样的词来形容他的无能。中国的读者容易从烂大街的情节设计中提取无聊的美满,藉以愈合内心深处对于失败的本能恐惧,李修文却把额尔古纳河边一场似乎是命中注定的邂逅写成了悲剧,这里的失败甚至是一种宿命——想必今日大江南北诸多永远活在失败里的所谓“单身狗”们对此亦深有体会。可体会归体会,有谁会狂热着喜欢赤裸裸地自掐其肉,把失败狠狠地捏在发皱的皮肤表面的感觉呢?耻辱是一种习惯,作为一介“叛徒”,他“在理当闭上眼睛跳向火坑的时候,他未能忠实于火坑”;他的失败源于他的不忠……[详细]

李亚祺:距离与弥合的表征

现代社会一切的变动和复杂的现象以及解不完的现象之谜底之外,文字恰恰能提供某种可感的永恒人性。如何穿透变的现象,达到某种“可感”的不变,如何在网络时代的工具理性之外寻找到情感的形而上表征,而又能真实的将它们扎根于这土地,此时的我们需要一种言说历史的理想方式,更需要一种审美的洞见。李修文会成为一个终身的作家,在于他对个体与时代之间的裂隙的把握,更在于他对个体身上闪光之处的细微洞察。这不同于精英立场的文学态度,而是一种探究文学与我们的时代之间的关系的思辨。而这样的思辨固然是令其自身痛苦的追问——对自己也对所有人。然而,如若没有这层思辨和追问,精英式的刚愎自用也往往也成为文学最大的限制……[详细]

任龙:对静默加以言说——《山河袈裟》读后感

作者写雪地之美好,写法事之隆重,然而他所关注的焦点却并不是景色本身,而是这些景色带来的感受和启示。雪景使得与作者同车的一位老妇人感动得流下泪来,她说道:“这景色真是让人害羞,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了。”这句话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记了几十年”,因为正是这句话表达出了景色所带给人的东西——静默。美景使人感到羞于说话,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在人生中的很多重大时刻,语言是没有用的,人们能够做到的只有默不作声地去敬畏那些美好与庄严。就像越南的那场法事,在上百袈裟之中,作者看到的是静穆、是崇高,在这样的情形下,语言是苍白无力的,剩下的唯有静默……[详细]

  36365“新作·锐见”专题致力于推荐当代作家重要新作,发现培养文学评论人才,倾听读者对作家作品的真实评价,欢迎广大读者参与。如果您对李修文《山河袈裟》有独到见解,请于5月1日前投稿。
  下期我们将推出对张怡微《细民盛宴》的评鉴。如果您感兴趣,请于5月13日前投稿。
  稿件字数在1000—5000字之间,36365将择优发布,优秀稿件提供稿酬。投稿邮箱:zgzjw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