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九届三次全委会发言选登
来源:文艺报 | 2018年05月18日07:48
张 炜:作家置身生活的深层尤其重要
看到报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作协的工作,对全局有一些理解。报告中提到一些工作的新重点新思路,很受启发。其中提到要召开全国文学馆会议,这是以往没有的事。文学馆浓缩了一国一省一地的文学史,而且生动具体,对文学事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激励作用,所以建设好文学馆,强化其专业性,拓展其公益性,非常重要。山东文学馆已经建成,近期即将开馆,它将会是一个大省的文化地标。
今年要召开全国青创会,这是个重要的文学事件。青年人思想活跃,勇于进取,是文学生力军。这个会的影响和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跟全国作代会差不多。往届青创会的参加者收获很大,会议气氛特别热烈。青年人这块云彩容易下大雨、好雨和透雨。
报告全面、简约、平实,却又蕴含了文学激情。提到深入生活,总是在谈,永远谈不完。中国进入了大变革的时代,作家置身生活的深层尤其重要。我们是老作家了,在深入生活方面也不能懈怠。
(作者系中国作协副主席)
王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推进作协工作取得新进展
中国进入新时代,文学事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更高的站位加强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研判分析,对作协工作重新进行全面思考,明确工作目标、落实重点任务。
对于下一阶段作协的主要工作,可以作以下几方面的概括:一是重大题材有规划,这是文学事业发展的自身要求。在充分尊重作家创作自主性、充分尊重文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规划的引领,使作家创作出一批浓墨重彩地书写时代、传承文化、增强自信、弘扬核心价值观,并足以展示文学事业在新时代新发展的精品力作。二是重点创作能组织,这是体现作协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在继续加强服务、引导的同时,能够积极协调、适度介入、科学指导,伴随作家创作重点作品(包括重大题材在内)的全过程,使组织化的手段成为精品力作产生的重要推手之一。三是作家队伍重培养,这是文学创作实现繁荣的基础所在。着眼于国家和本地区文学事业的长期繁荣发展,着眼于奠定中国文学的崇高国际地位,着力培养一支年龄梯队合理、创作门类齐全、整体能力较高、文化特色鲜明、具备全球视野的作家队伍。四是创作引导路更宽,这是文学创作任务得以具体落实的有力保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和作家创作条件的新变化,探索多种途径,在突出正确的政治引导、思想引领的前提下,对题材选择、创作方式、表达形式等予以积极的引导,同时对引导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使其发挥有效的影响。五是服务手臂再延伸,这是应对文学领域新情况新挑战的具体实践。对新时代文学写作和文学传播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判,把新文学组织、新写作群体、新文学平台及时纳入作协工作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并逐步改变施用于传统作家的服务理念应对新型作家的情况。六是公益活动创影响,这是文学服务公众、厚植社会基础的实现路径。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是作协工作在新时代有拓展的主要体现,需要考虑在发挥作协文学资源富集优势的同时,与政府、民间等各方面的文化资源有效融合,相互借力,共同创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活动及其平台(上海的思南读书会、国际文学周、系列诗歌朗诵等,就是在这种思路下成功运作的)。七是对外交流促成果,这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奠定中国文学国际地位的急切需要。中国在文学领域的对外交流、对外输出途径不可谓不广,但实际效用仍差强人意,目前关键是要出批量的、有规模的成果。国家层面需要作统筹规划并系统地推进落实;地方层面应各展所长,创出各具特色的具体成果。八是自身建设续加强,这是完成好作协承担使命的重要基础。新时代的作协工作需要有大担当、大视野、大作为,作协自身队伍必然需要有新加强,从事作协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懂文学、懂作家、懂创作,还要知大势、晓社会、能组织,了解并善于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和平台,以便全面应对各种新工作。
同时,要做好上述几方面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比如,什么是重大题材、哪些重大题材是急需进行创作的,如何有效而又符合文学创作规律地组织好涉及重大题材的重点创作。比如,文学要走向“高峰”,但什么是“高峰”,它是否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有明确的要求,等等,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空泛的概念,高峰之作就难以判定和检验,催生高峰之作的工作也难以确定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再比如,我们讲作协工作要扩大覆盖面、提供新服务,但有哪些新文学组织或团体出现并需要去实现工作覆盖,有哪些新服务必须提供,等等。此外,目前文学界对于新的传播方式、传播平台的变化和运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媒体界,文学与互联网传播仍有若即若离之感,需要认真系统地研究“联姻”的形式和途径。对这些问题求得解答,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减少盲目性,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