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文坛,散文创作十分繁荣,然而好作品不多,精品尤其稀少。究其原因在于理论的缺失,没有理论的烛照与支持,散文创作必然失去方向与支点。翻检历史,中国古代的散文创作是有理论支持的,唐宋八大家,是有理论的;明清小品,是有理论的;“五四”以后,把西洋散文理论引至中国,而与中国固有的理论相融合,也是有理论深度的。然而,在讨论理论之前,首先要厘清散文究竟属于何种文体?是虚构文体,还是非虚构文体?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需要分析与研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辨体”。不厘清文体,散文也就难以健康发展。为此,鲁迅文学院王彬研究员约集了一些散文同人各抒己见,畅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中国有一句古话:“修辞立其诚”,诚,与真诚同意,真诚就是从心底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而真诚的基础是真实,所谓真实就是与事实相符。散文不仅是文学作品,而且是作者的心灵播映与时代风云的投影。仍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读其文不仅使我们感到作者的心灵波动,而且投射出其时士大夫忧国忧民的精神品格,这样的艺术魅力,是非虚构作品难以企及的。时代呼唤这样的散文,温暖、美好、高尚而又真诚的散文……[详细]
散文写作是作家主体精神的一种自由审美实现形式。无疑,相比于其他文体,散文写作是个体生命经验最直接、自如、自由的诉诸与表达。它不仅饱含作家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客体世界的深刻体验与揭示,更是作家心灵的真实“自传”。如果将小说比作博尔赫斯笔下的“小径交叉的树林”,把诗歌比作“三千年前,引人惊叹的闪电”,那么散文则更接近于人类面对世界的心灵倾诉。 “有我”、“主真”、“由自”,应是散文的突出特征……[详细]
为什么散文创作存在虚构的现象呢,我想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首先是外在的,表现在散文文体的限制,毕竟强调真实自然要限制想象和情感自由释放,当然正是这种限制让散文的真实给读者带来的是和小说不一样的感受,我们必须给读者选择的权力,这也是两种文本同时存在的意义。第二是散文作者的能力问题,当真实的表达不能达到“实感”的感受时就希望用虚构来补充,当然也有小说作者客串散文创作中的惯性表达。第三种我想是书写的傲慢,不尊重文本间的侧重,我行我素,自己认为是一种创新……[详细]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虚假,失真得已足够离谱。假货假话尚且不算,还有比之更为隐匿更有毒害的假眼泪、假抒情等,冠冕堂皇地锈蚀于世道人心。而今,一种虚假,又要像往猪肉里注水那般地弥散于散文领域,自然让人颇为皱眉和反感。我不相信亲眼目睹和亲耳聆听的事实,与大脑想象和虚拟出来的事实,能带给人同等的心灵震荡。子虚乌有的东西,连作者本人恐怕都不曾被感染,又何以以真挚的情怀,向读者做真挚的表达?没有情真意切的情感投入,叙述的技巧即使再娴熟臻美,都难脱技术化的卖弄之嫌……[详细]
“诗”与“真”既对立又统一,是并存于散文创作始终的。与其虚悬一个“真实性”的金科玉律,不如在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承认虚构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对散文的跨文类写作和艺术创新持友好态度。应该通过散文史现象的研究,结合当下散文创作的实际,阐明散文创作中哪些方面可以存在虚构,限度如何,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同的散文文体和样式有何不同,等等。这样可以大致确定一个“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缓冲地带,避免界限分明、非此即彼的判断……[详细]
明清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计算出一篇文字来,虽是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则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写,削高补低都由我” 。“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清楚地划开了散文表现真实和小说需要虚构的界线,切中肯綮;同时金圣叹也阐明了“以文运事”的艰辛以及相比较而言“因文生事”的随意适性,无意中道出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史记》和以想象为指针的《水浒》创作过程的差异。散文就是“以文运事”,不能虚构……[详细]
一个真正的散文作者不应该轻易动笔,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悲悯情怀,真诚的同情心,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当然,还必须有干净、无可有可无文字的写作能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当然散文界并非一片荒芜,也有关注现实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散文出现,不仅仅是悲悯,而更使我们读之感动的同时,可以感觉到时代的气息,商品社会对原有温饱生活的冲击,对传统道德理念的淡漠、撕裂和抛弃。这其实是大力倡导的……[详细]
散文是在自己的经历、见闻里淘金采矿,散文必须写自己的感受。人的感受里藏有无边无际的世界,可以发生很多故事,想象很多情节。但自己的经历、见闻必须是真实的,若有部分虚构,我接受不了。我也无法容忍自己这样做。小说情节虚构是艺术,散文事例虚构便是虚假。虚假是没有力量的。举个例子说明,写散文就像睡觉,床铺、床上用品、人,必须是真实的,但梦可以进入另一种境界。睡梦中的动作可以千奇百怪,梦呓可以混乱不堪。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梦中人微笑……[详细]
说来奇怪的很,近几年,“散文写作是否允许虚构”竟成为一个热门问题。乍一听,这似乎是一个深刻的“新生儿”,似乎反映了文坛人士勃勃的思考能力,再仔细一想,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散文发展到今天,至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吧,但在这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散文从来没有在允许不允许虚构上有过纠缠。因为,就体裁而言,小说是小说,诗歌是诗歌,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新闻是新闻,散文是散文,他们从来没打过架,是现在的人非要“挑拨离间”,无事生非……[详细]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乍一看,这是个没有问题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是,散文不可以虚构的,初一想,我自己也持这个观点。但细心一想,似乎又有很多疑问。近年来,散文不可虚构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散文中进行虚构和自由想象的时有人在。诸如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先生,就认为散文是可以虚构的,他写过一篇到俄罗斯旅游的文章,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真是很不错,而后来他又解释说,这一切描述都是虚构的。他写这篇散文时,其实根本没有到过俄罗斯……[详细]